第250章 气势如虹的扩张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笔趣阁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250章 气势如虹的扩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50章 气势如虹的扩张

  第250章气势如虹的扩张

  赵家寡妇自从紫金关回来,没多久比以往更忙了起来,她告诉儿子们,因为大剧院要排新戏。

  次子赵锐很高兴,又有新戏可以看了。

  长子赵宏则很沉默。

  知子莫若母,同样,赵宏也很了解母亲,母亲脸上越来越灿烂的笑容,应该不是那么简单。

  他内心无法接受,受不了真的发生时,左邻右舍的流言蜚语,想起来就会让他发狂。

  更想起病逝的父亲时,他甚至会生出仇恨母亲的想法,因为这个念头,吓了他一跳。

  可面对母亲脸上那幸福的笑容,赵宏选择了忍受,没有在母亲面前说过一句重话。

  直到这天。

  一家三口如往常一样,桌子上有三道菜,一道煮豆腐汤,一道咸鱼干,一道鸡蛋炒韭菜。

  赵宏的身前,除了碗筷之外,还有一壶酒,一个酒杯。

  母亲为次子夹了一筷子菜,又为长子夹了一块咸鱼干,这东西是很好的下酒菜。

  赵家母子三人的生活水平,在工人中也算是不错的,更不提普通农户了。

  一家三人,有两个人有稳定并且不算少的收入,无病无灾,自然要富裕些。

  “我过几日要去一趟辽东。”赵宏突然说道。

  “去辽东出差?”

  赵家寡妇下意识的问道,可很快反应过来,儿子在铁道工程部调度司上班,用不着出差的。

  “我几个月前转了军籍,现在是受召去军队培训,要三个月的时间。”赵宏边说边看向弟弟。

  “我不在的这段时间,家里的事情,你要多挑起来一些。”

  “好的,大哥。”

  赵锐没有反应过来,如常的回答,立马觉得不太对,连忙看向母亲,判断自己是否猜错了。

  此时的赵家寡妇,怔怔的看着大儿子。

  屋中,刚才还和谐的气氛,变得凝重起来,赵家寡妇的眼圈开始红了,含着泪水。

  “娘什么也没有做,你不要被外面的流言骗了。”赵家寡妇哽咽道。

  大儿子多次在她面前欲言又止,她早就看在眼里,但是一直当做不知道。

  没想到,大儿子会做出这种决定。

  她很伤心。

  大儿子的报复,令她感到了心痛,也诞生了后悔,自己宁愿不去北平大剧院上班,也不愿大儿子加入军籍。

  看到母亲的悔意,赵宏有种很爽的感觉,可是当母亲流泪痛哭,他又觉得没意思了。

  的确。

  他不否认转入军籍,有一定报复母亲的念头,可他到底是赵宏,从小读书,幼年吃尽了苦头。

  他不是个乱做决定的性格。

  现在母亲把话说开了,一直堵在他心中的郁闷,也突然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

  “中华重工对军籍的照顾是最优先的,无论是待遇还是提拔,军籍都是首位。”

  “儿子要加入军籍,除了有这方面的考虑,也是想要多为小王爷效力。”

  中华重工的工人很多,和能亲自和小王爷说过话的寥寥无几,赵宏不知道小王爷还记不记得自己,可他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赵锐一门心思读书。

  他出生的晚,虽然也吃了不少的苦,可家庭的变化,让他没有像大哥那样记忆深刻。

  听到母亲和大哥的对话,难道有他不知道的事情,在母亲和大哥脸上来回细看,想要看出是什么事。

  “大哥,好端端的,为什么要转入军籍,万一哪天打起仗来,有个什么好歹,娘该有多伤心。”

  赵锐有些不满。

  赵宏摇了摇头,“北平卫所那么多,还有咱大明不缺军户,真打起仗来,怎么也轮不到我们。”

  “不是的。”

  赵家寡妇直哭。

  她本来是软性子的女人,丈夫活着的时候,她只管家里的事,后来丈夫死了,生活的苦难一下子包围了她们。

  哭了许久之后,她不再哭了。

  日子难的时候,她哭不出来,日子好了,她反而容易哭了。

  她的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在大剧院的见识多,可见识又不那么多,有些东西她感受得到,可又手不出个一二。

  “现在宣军的口号多了好多。”

  “我们大剧院拍的新戏,要以拥军为主。”

  “好多人说了些奇怪的话。”

  ……

  听着寡母断断续续,乱七八糟的话语,两兄弟的神情却严肃了起来。

  赵锐读书,不是读死书。

  赵宏的品性,更不是普通青年。

  两人感受到了一些什么,加上母亲说的一些话,虽然不知道要发生什么,但军队的变化,还是令人压抑。

  年少的赵锐,终归没有成长起来,他的人生经验,让他只能紧张的盯着大哥。

  他不知道说什么,也没有什么好主意。

  赵宏面色镇定下来。

  “小王爷对我们家恩重如山,为小王爷当兵,我是愿意的,也应该这么做。”

  “别说现在没有战事,如果万一真有那一天,只要小王爷需要,我们家是一定要出一个人的,我是家中长子,理当为小王效命。”

  赵宏刚说完,一旁传来“呜呜呜~”的哭声。

  赵家寡母捧着脸哭了起来。

  赵锐咬了咬牙,低着头发狠。

  “这些话不要乱说。”赵宏看了眼弟弟,赵锐莫名其妙的看了眼大哥,这种话怎么往外说,乱七八糟无缘无故的。

  ……

  自从秦王离世后,大明洪武二十八年,显得很诡异,表面上充满了稳定,可人们都知道,气氛不太对。

  首当其冲的是晋王。

  在山西,晋王勤抓兵权,北平的燕王也是如此。

  因此,朱元璋不得不再次下诏重申,要求诸王遵守朝廷制度,不得违反制度。

  而历史上,几位藩王的动静并没有小。

  这种变化是必然的。

  正如历史上,大明后来唯一的实权国公,云南沐国公府,在兵权一事上,和当地官府争斗了几百年。

  秦王的死,让官员们很是紧张了一段时间,生怕圣人因此牵连成大案。

  所以在洪武二十八年,官员们对藩王们的态度比较克制,没有做出大的动静。

  可藩王们牢抓兵权的行为,的确刺激了不少官员,特别是应天府皇太孙一系中的新派。

  事物的发展,一定是有脉络可循的。

  在朱高炽眼中,正是因为这些行为,让朱允炆登基后,得到新皇帝信任的新派掌权。

  新派攘外必先安内,把老派中茹瑺这些人物排挤出了朝廷,调去了地方。

  统一了思想的朝堂,发动了对藩王最狠的削藩之策。

  朱高炽不想死。

  两者的矛盾不可调和,必须以一方的胜利告终而结束,自己代表了先进生产力。

  所以无论出自公心还是私心,朱高炽希望输的是朝廷那帮人。

  同时。

  朱高炽又不希望像历史上那样,朱棣造反虽然只有四年,可以小胜强,发生了太多战事。

  他希望把这个过程,压缩到最小的代价。

  不少优秀的人才被挑选了出来,军户出身的送到石匣营培训,民户转籍的送到金州培训。

  这些特意训练的人才,都是后备武官储蓄力量,用来壮大朱棣造反时的根基。

  ……

  陕西。

  秦王长子终于由圣人下旨,承袭新的秦王,松了口气的朱尚炳,不敢闹出半丝幺蛾子。

  正如历史上的表现,无论是朱允炆削藩,还是朱棣的造反,乃至于朱棣当上皇帝。

  这位第二代秦王都无动于衷,乖乖的呆着陕西秦王府,什么事都不做。

  所以现在的朱尚炳,同样乖顺的服孝,没有大事的情况下,不会离开王府半步。

  毕竟圣人对他父亲的评价太恶劣了,让秦王府的政治威望,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陕西建设商团起步虽然晚,但是投资规模大,参与势力众多,加上陕西复杂的形势,让王府和官府都仿若鸵鸟。

  导致虽然山西的煤矿资源更丰富和优质,可是陕西建设商团今年的发展势头,要远远超过山西。

  一座接一座的煤矿开设,陕西筹办的蒸汽机工厂,火力全开的生产,还是成立了第二分厂。

  蜂窝煤工厂,在蜂窝煤商会的计划下,一家一家开遍了陕西八府五十七州,二十散州,数百县。

  面对财大气粗,抢占市场迅猛的蜂窝煤商会,当地的商人根本无力竞争。

  而在势力上,蜂窝煤商会背靠陕西建设商团,同样也是巨无霸。

  打不过怎么办,那只能加入了。

  聪敏的当地商人,讨好蜂窝煤商会,努力要加入其中,而蜂窝煤商会也不会一味的打压,吸纳了部分有实力的地头蛇,以便事业的开拓。

  正如当年小小的蜂窝煤作坊主郭松所言,小生意也可以做大做强,获得了中华重工的支持。

  这位野心勃勃的商人,在他的带领下,当年还很弱小的蜂窝煤商会,的确成为了遍布数省的大商行。

  规模和资本第一的,当然是煤矿行业协会。

  与之能抗衡的,只有南方的盐商。

  可盐商的组织严谨程度不如有商会组织的矿场主,而且矿场主背靠中华重工。

  煤矿行业协会,毋庸置疑已经是大明第一商家势力。

  年关。

  北平中华重工总部,召开第二届全体商业大会,这些在外的大商人,以及新加入的外地大商人。

  无论是新人还是老人,都兴高采烈的抵达北平。

  商人们从来没有想到,他们会有这么宽松的外部经商环境,用资本压人,实在是太爽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ge41.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ge41.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