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生不拜君朱道明_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笔趣阁 >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 第277章 生不拜君朱道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77章 生不拜君朱道明

  明白了,专们给不懂行的人看的:看,老道我的传承够久,道行够深吧……

  看李定安站着不动,雷明真凑了过来,眨了眨眼睛:好东西?

  李定安想了想,又摇了摇头。

  看纸质与墨迹,确实有点像明代刻本,但印的是道教典籍,而非诗文,所以经济价值相对一般。李定安之所以好奇,是因为这四本书并非全无联系:

  朱权既初代宁王,靖难成功后被分封南昌,为免朱棣猜忌,他后半生致力于研究道学。先拜龙虎山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为师。再之后转修净明道,自称“冲虚妙道真君转世”,又在净明道的祖地南昌西山缑岭建了一座道观。

  朱棣还为道观赐额:南极长生宫,并封他为“涵虚真人”。

  所以说就很巧:写《元始通义》的张宇初是朱权的师傅,《太清玉册》也是朱权写的,他又修过净明道,这里恰好又有一本《净明奥论》。

  还有更巧的,朱权还兼修巫术,据说修为还极高:《明史》:人告权巫蛊诽谤事,密探无验,得已!

  老道的开派祖师是“冲虚真人”,恰好与朱权自号的“冲虚妙道真君”相吻合。又是朱棣时期开宗立派,这里又离南昌这么近,李定安就突发奇想:老道士口中的祖师爷,不会就是朱权吧?

  更说不定,这四本书就是朱权留下来的,这雕像本人,就是朱权。

  但老道不让看,神龛又封的严严实实,只凭眼力,真就不好确认。

  算了,都到这会了……

  李定安念头一闪,打开了系统。再一看……

  纯属白耽误功夫。

  前面是一连串的问号,这是因为好几样东西混在一起,系统没办法给出准确信息,只能估出大概价值。再看最下面:加起来才八十来万?

  光是那四本明代刻本应该就有四五十万,说明这些东西和朱权的关系不大。

  可惜了一点积分。

  李定安叹了一口气,转身看向旁边。

  这边摆放的是法印和法令,有大有小,有铜铸也有木刻,林林总总五六十块。

  再仔细看,哈,又是新中掺旧?

  如果按《道法会元》的规制:欲造令牌,先选吉日,斋沐身心,奏闻上帝,申牒雷霆所属去处讫。用枣木节,或石榴木,或柏木,馀木不可用……意思就是只能用这三种木料,而且必须用雷击木。

  但这里除了松木、榆木,至是槐木都有?

  倒是半焦不黑,有几块上面还泛着银光,普通人一看:真就是雷劈的?

  其实是用烧炭的法子闷出来的。

  还有几方铜铸的三清印,水银皮壳一层摞着一层,弯弯扭扭,歪歪曲曲,像是爬满了虫子。

  这一看就是用粪水浸泡做旧的,但没掌握好火候,泡太久泡费了。

  李定安就想,如果三清有灵,会不会气得从供桌上跳起来?

  会造假古董的道士……也算是涨见识了!

  暗暗乐呵着,李定安往旁边看了看,没瞅几眼,他又稍稍一顿。

  是一件双连方印,但很小,约摸两公分,看着像是铜制的普通锁式印钮,中间用一根长十公分左右的铜链链在一起。

  印章平躺,能看到印文,一方是篆刻,就两个字:日月。另一方则是草书,而且不是一般的草,李定安瞅了几眼,竟然没认出刻的是什么。

  就看出第一个字好像是牛,第二个字好像是士,合在一起又好像是个“生”字,中间有个“口”字。但最下面那个字,着实有些不好判断。

  像是“挈”,也可能是“丰”或“慧”,笔画也不是一般的多。几个字连在一起,就更不好认了。

  连印本就少见,迄今为止李定安就见过一块:收藏于故宫的乾隆三连印。“草书印”更少见,不论是实物还是图片,李定安统统没见过。

  还是在学校翻资料,偶尔翻到近代着名收藏家、建国后第一任国家考古研究所所长郑振铎传记,其中提到他有自刻的一方藏书印,就是草书。

  所以,就很稀奇……

  好一阵,也没有琢磨出个所以然,李定安隔了玻璃指了指:“道长,这是什么法器……就好多字这个……”

  这可是好东西……

  老道士嘴一张,想忽悠两句,话都到舌根底下又觉得不对劲:这位可不是之前遇到的那些,说什么就信什么。

  犹豫了一下,他索性说了实话:“这是第九代先师明月真人的闲印!”

  付妍好奇的瞅了瞅:“什么是闲印?”

  “就是用与非正式场合的闲章,比如字画印章,鉴赏题章,以及古人在信笺中常用的押花印,这一枚就是押花印,类似于现在的笔名签名……”

  知道你还问?

  老道士翻了个白眼,又暗了一声果然:精通成这样,今天这钱怕是不好赚了。

  正想着有的没的,李定安又指了指草书章:“道长,这印文刻的是什么?”

  “千士丰君!”

  没印象,也肯定没听过……

  “能不能仔细看一看?”

  老道士有些不情愿,但心中又想:这位可是长福集团的付总介绍来的,来头肯定不一般,能不得罪还是不要得罪的好。

  转念间,他打开柜门把印盒端了出来,知道李定安懂行,也懒得再装,再没有说“请不请”、“敬不敬”之类的话,直接就推了过去。

  李定安也没客气,直接拿在了手里。

  确实是铜制,保存的很好,没怎么上锈,表面裹着一层厚厚的“黑漆古”,也非后期做旧。

  印文并非铸的,而是凿刻,“日月”的篆文很清晰,但刻工只能算一般,砣工痕着实有点多。草书章更差,笔画边缘豁豁牙牙,像是虫牙咬过。

  再看字,最后一个字确实有点像“君”字,但更像“丰”或“慧”字的下半部分,但第一个字绝对不是“千”。

  要么就是“牛”,要么就是生。

  中间那一部分,约摸有点像是“石”字。

  生什么君,牛什么慧,或是牛什么石什么……好像都有点像。

  嗯……牛石慧?

  瞬间,脑海中亮起了一道光,李定安咯噔的一下:生不拜君牛石慧?

  还有另一方印上面那个明……

  我去,这是宁王朱权九世孙,八大山人的弟弟朱道明?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ge41.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ge41.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